尿失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泌尿外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7次浏览

关键词: #尿失禁

尿失禁膀胱控制能力丧失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流出,常见原因包括盆底肌松弛、神经损伤、前列腺增生及慢性疾病,可通过行为训练、药物或手术改善。

1. 盆底肌松弛

妊娠分娩、年龄增长或长期腹压增高会导致盆底肌群松弛,尤其女性更常见。凯格尔运动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每天收缩肛门和尿道肌肉100次以上,分3组完成。瑜伽中的桥式、猫牛式动作也有辅助作用。

2. 神经调控异常

糖尿病、多发性硬化或脊髓损伤可能破坏排尿神经通路。药物治疗常用米拉贝隆缓解膀胱过度活动,剂量为25-50mg/日;托特罗定可减少膀胱收缩,每次2mg;严重病例可尝试肉毒杆菌素膀胱注射,效果维持6-9个月。

3. 解剖结构改变

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每晚0.4mg可松弛平滑肌。女性子宫脱垂需考虑子宫托或阴道悬吊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创伤小,术后控尿率达85%。

4. 继发性病因

尿路感染需用左氧氟沙星治疗7天,慢性咳嗽患者应控制原发病。肥胖者体重每减轻5%,尿失禁发作频率可降低30%,建议BMI控制在24以下。

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ml但睡前2小时限水,选择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判断类型,严重混合型失禁需联合行为疗法与抗胆碱药物。及时就医排查肿瘤、结石等器质性疾病,60岁以上患者建议每年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