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与其他类型肝衰竭区别是什么

慢加急性肝衰竭与其他类型肝衰竭的主要区别在于基础肝病状态、起病速度及临床特征,具体差异涉及慢性肝病急性恶化、急性肝损伤叠加、病理机制及预后等方面。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通常存在慢性肝病基础,如乙肝肝硬化或酒精性肝病,在慢性肝损伤基础上因感染、酗酒等诱因急性加重。急性肝衰竭则无慢性肝病史,多由药物中毒、病毒性肝炎等直接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慢性肝衰竭表现为长期肝功能失代偿,病程进展缓慢。
慢加急性肝衰竭呈亚急性进展,通常在2-26周内出现黄疸、腹水等表现。急性肝衰竭起病急剧,常在8周内快速出现凝血障碍及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症状隐匿,可能经历数月到数年的食欲减退、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
慢加急性肝衰竭存在慢性炎症与急性打击双重机制,肝细胞再生能力因纤维化受限。急性肝衰竭以大面积肝细胞凋亡为主,常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慢性肝衰竭主要与门脉高压、肝合成功能持续衰退相关。
慢加急性肝衰竭易合并细菌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病死率可达50%-90%。急性肝衰竭早期即可出现脑水肿、多器官衰竭。慢性肝衰竭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肺综合征为主要风险。
慢加急性肝衰竭需针对诱因治疗同时进行人工肝支持,必要时考虑肝移植。急性肝衰竭强调重症监护下的病因治疗及并发症防控。慢性肝衰竭以对症支持为主,终末期需评估移植指征。
对于肝衰竭患者,日常需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建议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适量优质蛋白的饮食结构。监测体重及尿量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腹水,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肌肉萎缩。所有类型肝衰竭患者均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出现意识改变或呕血需立即就医。慢性肝病患者需接种甲肝、乙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