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怎么判断骨头有没有骨折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脚踝扭伤后判断是否骨折可通过观察肿胀程度、疼痛特点、活动能力、畸形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五种方法综合评估。
骨折后肿胀通常在伤后1-2小时内迅速加重,范围可延伸至足背及小腿下端,皮肤出现明显紧绷感。软组织损伤的肿胀相对局限,多集中在踝关节外侧。骨折肿胀持续72小时不消退,而普通扭伤肿胀3天后逐渐减轻。
骨折疼痛呈持续性锐痛,按压踝关节特定骨性标志(如外踝尖、内踝尖、第五跖骨基底部)时出现剧烈压痛。普通扭伤多为钝痛,按压韧带附着点疼痛明显,但骨性结构无压痛。负重时骨折疼痛显著加剧。
骨折患者常完全无法负重行走,甚至轻微活动即引发剧痛。踝关节扭伤后多数人可勉强跛行,通过肌肉代偿仍能完成短距离移动。主动背屈活动时,骨折者活动度明显受限且伴骨摩擦感。
严重骨折可能出现踝关节异常外翻或内翻畸形,皮下可见骨性突起,局部皮肤因骨骼移位出现褶皱改变。单纯韧带损伤不会造成骨骼轮廓改变,但可能出现关节不稳定导致的异常摆动。
X线片能清晰显示踝关节骨折线、骨片移位及关节对位情况,需拍摄正位、侧位和踝穴位三个体位。对于隐匿性骨折,CT扫描可发现细微骨裂,MRI则能同时评估韧带和软骨损伤程度。
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采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控制肿胀,24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适量增加牛奶、鸡蛋、猕猴桃等食物摄入。恢复期可进行非负重状态下踝泵训练,逐步过渡到抗阻内翻外翻练习,6周内避免剧烈跑跳运动。若出现持续夜间痛、发热或肿胀进行性加重需及时复查排除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