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怎样护理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缓解、姿势调整、心理支持等方式护理。腰椎间盘突出通常由椎间盘退变、长期劳损、骨质疏松、外伤史、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3天,选择硬板床并在膝下垫软枕保持腰椎自然曲度。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2小时翻身一次,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支撑。卧床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温度不超过50℃。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能减轻神经根水肿,需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水中浮力训练可减少腰椎负荷,建议每周3次温水泳池行走。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消炎镇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能缓解痉挛。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可促进神经修复,严重疼痛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注意监测药物可能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和肝肾功能变化。
坐位时腰部垫靠枕保持腰椎前凸,避免矮沙发和翘二郎腿。拾物时应屈髋屈膝下蹲而非弯腰,搬运重物时紧贴身体。睡眠采用侧卧屈膝或仰卧垫膝的体位,枕头高度以维持颈椎自然曲度为佳。
慢性疼痛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家属需耐心倾听并给予情感支持。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疼痛敏感度,参加病友交流小组获取社会支持。避免因恐惧疼痛而长期卧床,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恢复日常活动。
日常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300毫升牛奶或等效乳制品,适量进食深海鱼、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建议进行改良版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扭转和爆发性动作。居家环境应移除地毯等易滑倒物品,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坐便器旁安装起身辅助架。定期复查腰椎MRI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