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和骨头断裂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与骨头断裂在医学上属于同一概念,均指骨骼完整性的破坏,区别仅在于表述习惯,临床处理原则完全一致。
骨折是医学规范术语,指骨骼结构连续性的完全或部分中断,包括裂缝、粉碎、压缩等多种形态。骨头断裂为民间俗称,实际对应医学上的完全性骨折,即骨骼断端完全分离的情况。二者本质无差异,诊断均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
外力直接撞击、高处坠落等急性创伤是最常见诱因,骨质疏松等病理因素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儿童常见青枝骨折(骨皮质部分断裂),老年人易发髋部或脊椎压缩性骨折,不同年龄段的损伤特点存在差异。
典型症状包括局部剧烈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开放性骨折可见皮肤破损伴骨外露。部分裂缝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轻度压痛,需通过X线或CT确诊。严重骨折可能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所有类型骨折均需复位固定促进愈合,手法复位适用于简单骨折,复杂病例需手术植入钢板螺钉。康复期需逐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避免关节僵硬。骨折愈合时间通常需6-8周,老年人恢复周期可能延长。
长期制动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或压疮,需进行踝泵运动等预防措施。延迟愈合常见于营养不良或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D摄入。吸烟会显著延缓骨痂形成,康复期应严格戒烟。
骨折后饮食应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优选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豆制品,配合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康复训练需遵循无痛原则,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抗阻运动。定期复查确认骨痂生长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需警惕感染风险。保持石膏固定部位干燥清洁,使用支具时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