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越来越难受?多半是被这些“养胃”说法耽误了,需尽早了解!

消化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38次浏览

关键词: #养胃

最近总感觉胃里翻江倒海?喝点热粥暖暖胃就好了?先别急着下结论。那些流传多年的"养胃秘诀",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胃黏膜。

一、白粥养胃?可能越喝越伤

1、长期喝白粥会让胃变"懒"。粥类食物不需要充分咀嚼,直接进入胃部后,胃酸分泌会减少,消化功能逐渐退化。就像长期不运动的肌肉会萎缩一样,胃也需要适当"锻炼"。

2、血糖波动更明显。白粥升糖指数高,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对糖尿病患者尤其不利。血糖忽高忽低时,胃部不适感反而会加重。

3、营养单一难修复。白粥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修复胃黏膜所需的营养素。想靠白粥养胃,就像用报纸补墙——根本撑不住。

二、少食多餐并非人人适用

1、胃酸分泌规律被打乱。健康人群的胃酸分泌有自然节律,频繁进食会导致胃酸持续分泌,可能引发反酸、烧心等症状。

2、加重胃部负担。每次进食都会刺激胃蠕动,对于胃动力不足的人来说,少食多餐反而让胃得不到充分休息。

3、容易摄入过量。分次进食可能让人低估总摄入量,不知不觉就吃多了。要知道,胃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吃得过饱。

三、素食最养胃?当心营养缺口

1、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胃黏膜修复需要足够蛋白质,长期吃素可能导致蛋白质缺乏,反而影响胃部自我修复。

2、铁元素吸收率低。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仅为2%-20%,缺铁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

3、维生素B12严重缺乏。这种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的营养素,缺乏时可能引发胃炎甚至胃黏膜萎缩。

四、养胃不能靠"饿"

1、空腹时间过长危害大。胃酸没有食物中和,可能腐蚀胃黏膜,引发或加重胃炎、胃溃疡。

2、基础代谢率下降。长期饥饿会让身体进入"节能模式",最先受到影响的往往是消化系统功能。

3、引发暴饮暴食。过度饥饿后的进食容易失控,突然的大量食物会让胃部超负荷工作。

五、真正科学的养胃方法

1、细嚼慢咽是王道。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能减轻胃部负担,让唾液淀粉酶充分发挥作用。

2、选择温和的蛋白质。鸡蛋、鱼肉等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是修复胃黏膜的最佳"建筑材料"。

3、补充益生菌。适量摄入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间接改善胃部环境。

胃就像个任性的小孩,不能太娇惯也不能太严厉。与其盲目相信各种养胃偏方,不如给胃一个规律的生活节奏。记住,当你觉得胃不舒服时,它其实是在提醒你:该换个方式对待我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