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大便特点

肛肠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14次浏览

关键词: #大便 #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大便特点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间隔延长、粪便干硬或呈羊粪状。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的肠道蠕动障碍,主要特点有排便次数减少、腹胀、粪便潴留等。

1、排便困难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病变肠段无法正常蠕动,粪便难以通过狭窄段肠道。患儿排便时需用力屏气,可能出现哭闹、面部涨红等表现。部分患儿因长期排便困难导致肛裂,排便时伴随疼痛或出血。家长需观察患儿排便时的表情和动作,及时记录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

2、排便间隔延长

正常新生儿每日排便2-5次,而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能2-3天甚至更久才排便一次。排便间隔延长与病变肠段长度相关,病变段越长排便间隔越久。长期粪便潴留可能导致腹胀加重,影响患儿食欲和营养吸收。家长需每日记录排便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粪便干硬

粪便在肠道潴留时间过长会导致水分过度吸收,形成干硬粪块。典型表现为颗粒状或羊粪样便,直径较细且表面有裂纹。干硬粪便可能损伤直肠黏膜,粪便表面可见少量鲜血。家长可通过腹部触诊了解结肠扩张程度,必要时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

4、腹胀明显

由于粪便长期潴留,患儿腹部膨隆呈蛙腹状,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腹胀在进食后加重,可能伴有呕吐、食欲下降等表现。触诊可触及充满粪便的扩张肠袢,叩诊呈鼓音。严重腹胀可能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需及时就医处理。

5、继发症状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小肠结肠炎,表现为发热、腹泻、血便等。这些症状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就医。诊断主要依靠肛门指检、钡剂灌肠造影和直肠活检等检查。

家长应帮助患儿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进行腹部按摩。饮食上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开塞露。定期随访评估肠道功能,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和腹部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