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应注意妊娠急性脂肪肝晚期呕吐
肝胆疾病编辑
健康领路人
肝胆疾病编辑
健康领路人
妊娠急性脂肪肝晚期呕吐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处理。该病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遗传代谢缺陷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持续性呕吐、黄疸、右上腹痛等症状。

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干扰肝脏脂肪代谢,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伴随皮肤瘙痒,需通过血清胆汁酸检测确诊。临床常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严重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妊娠期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线粒体功能受损,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蓄积。患者除呕吐外常伴意识模糊、低血糖,需静脉补充葡萄糖并监测凝血功能。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等护肝药物。
长链3-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等遗传病易诱发本病,有家族史者孕前应进行基因筛查。此类患者呕吐症状出现早且剧烈,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必要时使用左卡尼汀口服溶液纠正代谢紊乱。

肝脏合成功能受损会导致凝血因子缺乏,表现为呕吐物带血或皮下瘀斑。需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配合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同时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情进展可出现急性肾损伤伴顽固性呕吐,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此时需联合使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用谷胱甘肽等药物支持器官功能,并启动多学科团队协作救治。

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严格遵循低脂高碳水饮食,每日监测尿量和血压。出现咖啡样呕吐物或意识改变时须即刻急诊,分娩后仍需持续监测肝功能3-6个月。哺乳期避免使用经乳汁排泄的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肝脏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