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前区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前区痛可能由心肌缺血、胸壁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心前区痛通常表现为胸闷、压榨感或针刺样疼痛,可能伴随出汗、恶心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心肌缺血是心前区痛的常见原因,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典型症状为劳累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及背部放射。硝酸甘油片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需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规范治疗。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有助于确诊。
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等胸壁病变可直接刺激肋间神经引发疼痛。疼痛特点为局部压痛明显,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急性期可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缓解炎症,严重者需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物理治疗如局部热敷也有助于改善症状,但需排除内脏疾病后再行处理。
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等疾病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心前区不适。疼痛多与进食相关,常伴反酸、烧心感。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咀嚼片能中和胃酸保护黏膜。建议进食后保持直立位,避免高脂饮食诱发症状。
胸膜炎、气胸等呼吸系统疾病可因胸膜刺激产生锐痛,呼吸运动会使疼痛加剧。细菌性胸膜炎需用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结核性胸膜炎应联合异烟肼片治疗。胸部CT和胸腔穿刺检查可明确病因,同时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
焦虑症、惊恐发作等心理障碍可能表现为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多伴有过度换气、手足麻木。认知行为治疗和放松训练可改善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控制急性发作。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摄入诱发症状。
出现心前区痛应记录疼痛特点、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肥胖者需减重。若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或伴随意识改变,须立即呼叫急救。康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训练,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