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肾小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

恶性肾小动脉硬化可能由高血压急症、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降压治疗、血管介入手术、激素治疗、透析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方式干预。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内膜增厚,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血肌酐快速升高。需静脉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乌拉地尔注射液等快速降压,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造成肾动脉管腔狭窄,引发肾缺血性损伤。典型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和突发肺水肿。可通过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或球囊扩张术改善血流,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导致醛固酮过量分泌,引起钠潴留和低钾血症。常见症状包括肌无力、多尿和难治性高血压。螺内酯片可拮抗醛固酮作用,严重者需行肾上腺切除术。
糖尿病肾病或慢性肾炎等基础疾病持续损害肾单位,继发肾小动脉玻璃样变性。表现为贫血、水肿和血尿素氮升高。需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纠正贫血,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自身免疫异常攻击中小动脉血管壁,造成节段性坏死性炎症。常伴发热、紫癜和周围神经病变。甲泼尼龙片联合环磷酰胺片可抑制免疫反应,重症需血浆置换清除抗体。
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并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出现少尿或水肿加重时立即就诊。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饮食以低脂优质蛋白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肾性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