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鼻咽部疾病、耳部外伤等因素。
慢性中耳炎常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导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是常见病原体。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能诱发炎症反复发作。患者可能出现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并配合局部清理分泌物。
咽鼓管堵塞会导致中耳通气受阻,常见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患者。儿童因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病。症状表现为耳闷胀感、耳鸣等。可通过咽鼓管吹张术改善,或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
过敏性鼻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相关疾病患者易继发中耳炎。免疫缺陷者如糖尿病患者,中耳黏膜防御能力下降,易形成顽固性感染。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使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调节免疫。
慢性鼻炎、鼻息肉等疾病可通过鼻咽淋巴回流途径引发中耳炎。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因黏膜纤毛功能受损也易发病。伴随症状包括鼻塞、回吸涕等。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缓解鼻腔炎症。
鼓膜穿孔未及时修复可能导致病原体持续侵入中耳。头部撞击、气压伤等外伤会破坏中耳结构稳定性。这类患者常见耳痛、眩晕等症状。需手术修补鼓膜,或使用硼酸冰片滴耳液预防感染。
慢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注意耳部防水。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保持耳道干燥清洁。建议每3-6个月进行耳内镜和听力检查,长期流脓或听力显著下降者需考虑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