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麻醉
关键词: #麻醉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术前评估、麻醉方式选择、术中监测、药物使用规范及术后复苏管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属于心脏外科手术,麻醉过程需严格遵循心血管麻醉原则,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气分析等检查,重点关注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分级。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提前用药控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伴随其他畸形,需排查气管发育异常等影响麻醉管理的因素。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2小时,但可酌情调整。
通常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必要时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阶段需缓慢给药,避免血压剧烈波动。肌松药选择以不增加心率药物为主,如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期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等吸入麻醉药有助于心肌保护。复杂病例可能需要体外循环前建立有创动脉监测。
必须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及体温。经食道超声可实时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体外循环期间需监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维持适宜抗凝水平。尿量监测可反映肾脏灌注情况,每小时尿量应保持一定水平以上。
麻醉药物需选择对循环抑制小的丙泊酚、瑞芬太尼等。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应提前备好。肝素化需精确计算剂量,鱼精蛋白拮抗时注意过敏反应。抗生素应在切皮前30分钟开始输注。所有血管活性药物需通过中心静脉通路给药。
手术结束后需逐步减浅麻醉,评估肌力恢复情况后拔管。转运至ICU途中需持续供氧及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4小时内可采用患者自控镇痛,但需警惕呼吸抑制。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肺不张,但需根据心功能状况调整强度。每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及切口愈合情况。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应保持半卧位休息,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开始。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增加胸腔压力。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修补效果。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2周内避免盆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