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转位的目的是什么

肌腱转位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肌腱附着点或改变其走行方向,重建因神经损伤、肌肉瘫痪或肌腱断裂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恢复运动平衡和关节稳定性。
肌腱转位手术常用于上肢或下肢的功能重建。当原动肌因神经损伤失去功能时,可将协同肌或功能次要的肌腱转移至瘫痪肌肉的止点,替代其功能。例如桡神经损伤导致伸腕无力时,可将旋前圆肌转位至桡侧腕短伸肌腱,恢复伸腕能力。肌腱转位还能矫正因肌力失衡引发的关节畸形,如脊髓灰质炎后遗马蹄内翻足可通过胫前肌外移术改善步态。手术需精确计算肌腱张力,过紧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过松则无法有效代偿功能。术后需配合支具固定和康复训练,促进肌腱愈合与新运动模式建立。
肌腱转位术后应避免早期过度活动,防止肌腱缝合处断裂。康复期间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被动牵拉和主动抗阻训练,帮助中枢神经系统适应肌肉功能重组。饮食上可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肌腱胶原合成,同时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恢复情况,若转位肌腱功能未达预期,可能需要二次手术调整或辅以肌腱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