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醇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

皮质醇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皮质醇测定、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等。
血皮质醇测定是诊断皮质醇增多症的基础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人群皮质醇分泌存在昼夜节律,晨起时水平最高,夜间最低。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常表现为昼夜节律消失,且血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检查需在早晨8点和下午4点分别采血,若两次结果均超过正常范围需进一步评估。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应激和激素类药物干扰。
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能反映全天皮质醇分泌总量,是诊断皮质醇增多症的重要依据。患者尿游离皮质醇水平通常显著超过正常上限。收集尿液时需严格记录24小时总尿量,避免漏尿或污染。检查前需停用可能干扰结果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尿游离皮质醇升高还可见于妊娠、抑郁症等生理或病理状态,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用于鉴别皮质醇增多的病因。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中,正常人服药后血皮质醇可被抑制,而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抑制不明显。大剂量试验可区分垂体性库欣病与肾上腺肿瘤或异位ACTH综合征。试验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按时采血,期间避免使用其他激素类药物。试验结果异常可能提示垂体微腺瘤、肾上腺增生或恶性肿瘤等不同病因。
ACTH测定有助于明确皮质醇增多的来源。ACTH水平升高伴皮质醇增多提示垂体或异位ACTH分泌肿瘤,ACTH水平降低则提示肾上腺源性病变。检查需与血皮质醇同步检测,采血时间通常选择早晨8点。ACTH极不稳定,采血后需立即低温保存送检。结合地塞米松试验结果可提高病因诊断准确性,指导后续治疗选择。
影像学检查包括垂体MRI、肾上腺CT或超声等,用于定位病变。垂体MRI可发现微腺瘤,肾上腺CT能鉴别腺瘤、增生或癌变。异位ACTH综合征需进行胸部CT、腹部CT等排查肿瘤。影像学检查需在生化检查提示异常后进行,避免过度检查。对于儿童或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选择无辐射的MRI或超声检查。
确诊皮质醇增多症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多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检查前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应激因素干扰检测。长期未控制的皮质醇增多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确诊后需尽早接受针对性治疗。日常需注意低盐低糖饮食,补充钙和维生素D,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