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肝炎的原因有哪些

关键词: #肝炎
关键词: #肝炎
爆发性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药物或毒物损伤、自身免疫异常、代谢性疾病、缺血缺氧等因素引起。爆发性肝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需及时就医治疗。
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病毒直接攻击肝细胞导致广泛坏死,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凝血功能障碍。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同时配合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抗结核药物、中草药等可能引发肝细胞急性坏死。临床可见转氨酶显著升高伴胆红素上升。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解毒,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发作时可表现为爆发性病程。血清中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球蛋白水平异常增高。治疗需采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联合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
威尔逊病急性发作、妊娠急性脂肪肝等代谢障碍疾病可能导致肝衰竭。患者常有铜代谢异常或脂肪酸代谢紊乱。需针对性使用青霉胺片纠正铜代谢,或终止妊娠改善脂肪肝状态。
休克、心力衰竭等导致肝脏血流灌注不足,引发缺血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伴酶学指标急剧升高。需积极纠正原发病,改善循环,使用护肝药物如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进肝细胞修复。
爆发性肝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戒酒。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肝功能指标,出现嗜睡、烦躁等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时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