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通常由于什么障碍而发生

关键词: #呼吸
关键词: #呼吸
呼吸衰竭通常由于气体交换障碍或通气功能障碍而发生,可能与肺泡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分流增加等因素有关。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肺泡通气不足指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气体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气道阻塞和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呼气时气体滞留,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重症肌无力患者因呼吸肌无力,无法维持有效通气量。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扩张支气管,或通过无创通气辅助呼吸。
弥散障碍指氧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扩散能力下降,多见于肺纤维化、肺水肿等疾病。肺纤维化时肺泡壁增厚,扩散距离增加;肺水肿时肺泡腔内液体,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患者活动后缺氧加重,静息时可能正常。治疗需改善氧合,如长期氧疗,使用吡非尼酮胶囊延缓肺纤维化进展。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肺泡通气量与血流灌注不匹配,见于肺栓塞、慢性支气管炎等。肺栓塞时血流受阻但通气正常,形成无效腔效应;慢性支气管炎时气道阻塞但血流正常,导致功能性分流。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可正常或升高。治疗需纠正基础疾病,如肺栓塞使用利伐沙班片抗凝。
肺内分流指血液流经未通气肺泡,导致静脉血掺杂,见于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渗出物填充肺泡或肺泡塌陷,使部分肺动脉血未经氧合直接进入肺静脉。患者吸氧难以纠正低氧血症。治疗需积极控制感染,如使用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
呼吸中枢抑制见于镇静药物过量、脑干病变等,导致呼吸驱动减弱。阿片类药物通过抑制延髓呼吸中枢降低通气量;脑梗死直接损害呼吸调节区域。患者呼吸浅慢,伴随意识障碍。治疗需使用纳洛酮注射液拮抗阿片效应,或通过机械通气维持氧供。
呼吸衰竭患者应避免吸烟及接触空气污染物,保持环境通风。适度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增强呼吸肌力量。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避免过饱增加呼吸负荷。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遵医嘱使用氧疗设备。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口唇发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