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原位鳞状细胞癌

原位鳞状细胞癌是指局限于表皮或黏膜上皮层内的鳞状细胞癌变,属于癌前病变阶段,尚未突破基底膜向深层组织浸润。
病变区域的鳞状上皮细胞呈现异型增生,细胞排列紊乱,核分裂象增多,但基底膜完整。显微镜下可见全层上皮被异型细胞取代,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常见于皮肤、口腔、食管、宫颈等被覆鳞状上皮的部位。
皮肤病变多表现为红色斑块或粗糙角化灶,宫颈病变可通过巴氏涂片检出异常细胞。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局部轻微瘙痒、灼热感或接触性出血。病变进展缓慢,可持续数年保持非浸润状态。
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活检确诊,通过HE染色观察细胞异型性和基底膜完整性。辅助检查包括皮肤镜、阴道镜等内镜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等标记物。需与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等癌前病变鉴别。
首选局部彻底切除,可采用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或光动力疗法。对宫颈病变可行锥形切除术,皮肤病变可选用莫氏显微手术。大面积病变可配合局部使用氟尿嘧啶软膏或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观察。
早期干预后治愈率较高,5年生存率接近100%。未治疗者可能进展为浸润性鳞癌,转移风险显著增加。预后与病变部位相关,皮肤原位癌预后优于黏膜部位。术后需避免紫外线照射等刺激因素,降低复发概率。
确诊后应每3-6个月复查病变部位,观察是否有复发迹象。日常需做好防晒措施,避免接触化学致癌物。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硒元素。出现病灶区域红肿、溃烂等异常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心理上不必过度焦虑,规范治疗可有效阻断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