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痒疹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痒疹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过敏反应及感染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色丘疹或结节。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组胺药物、局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治疗及感染控制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干预。
部分患儿存在特应性体质家族史,父母若有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孩子皮肤免疫调节功能可能异常,易对外界刺激产生过度反应。此类情况需加强皮肤保湿,避免接触羊毛、化纤等刺激性材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地奈德乳膏或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
汗液滞留、干燥气候或接触洗涤剂等化学物质会破坏皮肤屏障,诱发瘙痒-搔抓循环。表现为四肢伸侧对称性丘疹,搔抓后可能出现苔藓样变。建议使用无香料润肤霜每日涂抹,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严重时短期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食物过敏原如牛奶、海鲜或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可能导致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引发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患儿常伴抓痕、血痂,夜间瘙痒加重。需排查过敏原,急性期可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合并渗出时联用硼酸氧化锌软膏。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或疥螨感染可诱发痒疹样皮疹,常见脓疱、淋巴结肿大等继发感染征象。需进行脓液培养或皮肤镜检,确诊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抗细菌感染,疥疮患儿需全身涂抹硫软膏并消毒衣物。
焦虑、压力可能通过神经肽P物质释放加剧瘙痒感,形成心理-皮肤恶性循环。表现为无原发皮损的顽固性瘙痒。建议家长通过游戏分散注意力,避免责备搔抓行为,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行为干预。
日常需选择纯棉宽松衣物,室温保持在20-24℃以减少出汗。每周修剪患儿指甲避免抓伤,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记录饮食与皮疹变化关系,避免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良。若皮疹持续2周未缓解、出现发热或脓性分泌物,应立即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