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累积的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累积的瓣膜主要有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结构损害,可能引起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需通过药物控制或手术干预。
二尖瓣是风湿性心脏病最易累及的瓣膜,病变多表现为瓣膜增厚、粘连及钙化。早期可能仅出现活动后心悸或气促,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左心房扩大、肺淤血,严重时引发咯血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超声心动图是主要诊断手段,轻中度病变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症状,重度狭窄需考虑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或瓣膜置换术。
主动脉瓣受累常表现为瓣叶纤维化挛缩,导致瓣口狭窄或反流。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晕厥或心力衰竭,典型听诊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需通过心脏彩超评估病变程度,轻度反流可观察随访,中重度病变需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延缓进展,终末期需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需联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抗感染。
三尖瓣损害多继发于左心瓣膜病变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表现为功能性关闭不全。常见症状包括颈静脉怒张、肝淤血和下肢水肿,听诊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治疗以纠正原发病为主,可辅以螺内酯片减轻水肿,严重反流需进行瓣环成形术。合并房颤时需用华法林钠片抗凝。
肺动脉瓣单独受累较少见,多与其他瓣膜病变共存。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高压,可能出现乏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轻度病变无须特殊处理,重度狭窄需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合并右心衰竭时可短期使用托拉塞米注射液利尿。
约三成患者会同时累及多个瓣膜,以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最常见。症状表现复杂且相互叠加,可能同时存在肺淤血和冠状动脉灌注不足。需通过多模态影像评估,治疗需权衡手术时机与方式,复合瓣膜置换术是终末期主要选择。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严格预防链球菌感染复发,建议定期口腔检查并规范治疗咽炎。日常保持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监测体重变化及下肢水肿情况。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并定期复查INR值,出现新发胸闷或咯血症状需立即就医。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以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