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传染科编辑 医点就懂
41次浏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关节剧痛和皮疹

1、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将病毒注入人体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接触传播属于罕见传播方式。流行地区需重点防蚊,使用蚊帐、驱蚊剂可降低感染风险。

2、典型症状

感染后2-4天突发39℃以上高热,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特征性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剧痛,常见于手腕、脚踝等小关节。发病后2-5天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先见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膜充血或轻度出血倾向。

3、诊断方法

发病早期可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病毒核酸,病程4天后可采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血常规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轻度降低。需与登革热、寨卡病毒感染等蚊媒传染病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退热镇痛,萘普生胶囊可缓解关节炎症,蒙脱石散能改善腹泻症状。重症患者需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关节症状持续者可考虑物理康复治疗。

5、预防措施

清除居家周围积水容器,安装纱窗纱门防蚊。前往流行地区建议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避蚊胺成分驱蚊剂。疫情暴发时可实施空间喷洒杀虫剂。目前已有减毒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尚未大规模应用。

基孔肯雅热急性期症状通常持续1-2周,但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恢复期应保持适度关节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炎症。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清蒸鱼等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出现持续发热或关节畸形需及时复诊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