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肚子痛怎么办

儿童发热伴腹痛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该症状可能由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阑尾炎、便秘、食物过敏等原因引起。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退热贴可贴于额头或太阳穴,每4小时更换一次。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监测体温变化。
选择米汤、稀粥、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喂养。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暂停乳制品摄入。家长需观察进食后腹痛是否加重,记录可疑过敏食物。可适量补充苹果泥、蒸胡萝卜等含果胶食物帮助缓解肠道不适。
每10-15分钟喂食5-10毫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可交替给予淡糖盐水或米汤水,避免饮用碳酸饮料或果汁。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家长需立即就医。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适用于3个月以上患儿退热,布洛芬混悬液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蒙脱石散可保护胃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家长须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止疼药。
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腹痛固定于右下腹、呕吐物带血或胆汁时,需急诊排除阑尾炎或肠梗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腹部B超、粪便检测等,根据结果选择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或静脉补液治疗。
家长应保持患儿卧床休息,每日测量体温3次并记录腹痛特点。发热期间可适当使用退热栓辅助降温,但24小时内不超过3次。恢复期逐渐增加南瓜粥、蒸蛋羹等半流质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观察大便性状变化,若出现果酱样便或脓血便需复诊。保持腹部保暖,可用掌心轻柔顺时针按摩脐周缓解肠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