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的症状和体征

小儿心律失常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晕厥等。小儿心律失常可能与遗传因素、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律不齐、心跳过快或过慢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心悸是小儿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患儿可能自觉心跳加快、加重或不规则。心悸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轻度心悸可通过休息缓解,持续或严重心悸需就医检查。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稳心颗粒、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
胸闷多由心律失常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患儿可能描述为胸部压迫感或呼吸不畅。胸闷常伴随活动后加重,安静时减轻。若胸闷持续存在,需警惕心肌炎等疾病,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开具辅酶Q10胶囊、三磷酸腺苷二钠片等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
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可引起全身乏力,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易疲劳。乏力在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均可出现。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日常活动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医生可能根据病因使用盐酸胺碘酮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药物纠正心律失常。
脑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头晕症状,常见于心率过缓或过快的患儿。头晕可能伴随视物模糊、站立不稳,严重时可发展为晕厥。家长发现孩子频繁头晕应及早就医,医生可能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类型,并考虑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硫酸阿托品片等药物调节心律。
晕厥是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信号,多由突发室性心动过速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引起。患儿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面色苍白,通常数秒至数分钟自行恢复。家长应立即让孩子平卧,并紧急送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抢救药物,必要时安装临时起搏器。
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有助于维持正常心律。定期复查心电图,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若孩子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