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可通过药物镇痛、冷敷固定、体位调整、心理安抚、营养支持等方式缓解疼痛。儿童骨折通常由外伤、骨骼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病理骨折、重复应力损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镇痛

儿童骨折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双氯芬酸钠栓等药物。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轻中度疼痛,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对胃肠刺激较小,适合伴有发热的患儿。双氯芬酸钠栓为直肠给药,适用于无法口服的情况。使用前需排除药物过敏史,避免与其他退热药联用。

2、冷敷固定

骨折初期可采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持续1-2天。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配合弹性绷带或夹板临时固定可减少骨折端移动。注意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观察末梢循环情况。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伸直位制动。

3、体位调整

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上肢骨折建议坐位时用枕头垫高,下肢骨折卧位时垫高30度。脊柱骨折需保持轴线翻身,每2小时调整一次体位。避免患处受压或悬空,骨盆骨折可用软枕支撑腘窝。体位管理能减轻组织水肿对神经末梢的压迫性疼痛。

4、心理安抚

家长需用平静语气解释病情,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分散注意力。幼儿可给予安抚奶嘴或拥抱,学龄儿童可参与简单的游戏。避免在患儿面前表现焦虑,疼痛发作时指导深呼吸放松。创伤后应激反应明显的儿童,建议咨询心理医生进行专业干预。

5、营养支持

增加牛奶、奶酪、豆腐制品等钙质摄入,配合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吸收。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帮助胶原合成。蛋白质可选择鱼肉、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少量多餐保证热量供给。病理性骨折患儿需针对原发病进行特殊膳食调配。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疼痛程度变化,若出现患肢苍白、麻木或疼痛持续加重,应立即就医。骨折后2周内避免患处负重,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如手指屈伸、踝泵运动等。保持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卧室环境应避免潮湿阴冷。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摩擦,玩具应避免细小零件造成误吞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