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分类有哪些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关键词: #疾病

心身疾病通常分为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及功能性躯体症状五大类。这些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常表现为躯体症状与情绪障碍共存。

一、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主要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和性功能障碍。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多与情绪压力相关,表现为进食行为异常和体重显著波动。睡眠障碍包括失眠障碍和嗜睡症,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性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和勃起功能障碍,多由心理应激引发。

二、应激相关障碍

包含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在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后数小时内出现,表现为情绪失控和躯体不适。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特征性表现为创伤再体验、警觉性增高和回避行为,可能伴有心悸和胃肠功能紊乱。

三、神经症性障碍

涵盖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等。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持续6个月以上的过度担忧,伴肌肉紧张和疲劳感。惊恐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突发性心悸、出汗和窒息感,发作间期常担心再次发作。

四、躯体形式障碍

包括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躯体化障碍患者主诉多样且频繁变化的躯体不适,但检查无相应器质性病变。疑病症特征为对轻微躯体症状的灾难性解读,持续担心患有严重疾病。

五、功能性躯体症状

常见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与情绪波动明显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会出现餐后饱胀和上腹疼痛,常规治疗效果有限。

心身疾病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上增加全谷物和深色蔬菜摄入,限制咖啡因和酒精。建议学习正念呼吸和渐进式肌肉放松等减压技巧,每周3次以上,每次20分钟。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