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胀便秘怎么办

小儿腹胀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适量运动、补充益生菌、使用药物等方式治疗。小儿腹胀便秘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缓解便秘,可适量食用西梅泥、火龙果、燕麦粥等食物。减少精制米面、油炸食品的摄入,避免加重胃肠负担。每日保证足够饮水量,6个月以上婴儿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结构,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
家长可顺时针轻柔按摩患儿脐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按摩前将手掌搓热,力度以皮肤轻微凹陷为宜。按摩可促进肠蠕动,配合屈膝抬腿运动效果更佳。注意避开饭后1小时内进行,按摩过程中观察患儿表情,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
对于能自主活动的幼儿,鼓励每天进行30分钟爬行、走路等运动。婴儿可做被动操,如蹬自行车动作,每次10-15个循环。运动能增强腹肌力量,刺激肠道蠕动。避免久坐久卧,家长应引导孩子建立规律活动习惯,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肠道菌群失衡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益生菌能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节免疫功能。服用时需用温水冲调,避免与抗生素同服。注意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储存时避光防潮。
顽固性便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聚乙二醇4000散等药物。乳果糖通过渗透作用软化粪便,聚乙二醇能增加肠道水分。开塞露仅作为应急使用,长期应用可能导致依赖。禁止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家长应记录患儿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及伴随症状,出现血便、持续哭闹、呕吐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可选择早餐后让患儿坐便盆5-10分钟。夜间睡眠时注意腹部保暖,可选择纯棉腹围。日常避免过度清洁肛门,防止局部皮肤敏感。若症状持续2周无改善,建议进行胃肠动力检查或内分泌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