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房颤的症状

心脏病房颤的症状主要有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和乏力。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可能与心脏疾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跳不规律、脉搏强弱不等。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
心悸是房颤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感觉心跳加快、不规律或心脏漏跳。房颤导致心房电信号紊乱,使心室收缩不规则,从而产生心悸感。心悸可能在情绪激动、劳累时加重,安静休息时减轻。若心悸伴随胸痛或晕厥,需警惕血栓栓塞风险,建议立即就医。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控制症状。
胸闷多因房颤时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可能感到胸部压迫感或呼吸不畅,尤其在活动后明显。长期房颤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加重胸闷症状。医生可能开具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同时建议低盐饮食、限制液体摄入以减轻心脏负荷。
气短与房颤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有关,患者轻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房颤可能使左心房压力升高,引发肺淤血而加重气短。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医生可能联合使用地高辛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心室率,改善症状。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采取半卧位休息。
头晕源于房颤时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伴随视物模糊或站立不稳。快速心室率会显著降低血压,导致脑灌注减少。若头晕突然加重或出现意识丧失,需紧急处理以防脑卒中。治疗上可能采用盐酸维拉帕米片控制心率,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患者应避免突然起身,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
乏力是房颤的常见非特异性表现,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患者易疲劳、活动耐力降低,夜间可能因阵发性房颤影响睡眠质量。长期乏力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继发因素。医生可能建议服用盐酸索他洛尔片调节心律,同时补充钾镁等电解质。日常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须避免过度劳累。
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脉搏和血压,记录症状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饮食需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低脂低盐。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避免外伤以防出血。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治疗效果。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肢体麻木等血栓征象,须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