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要四步走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代谢异常管理、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四个步骤。该疾病通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相关,早期干预可有效逆转肝损伤。
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并调整饮食结构是基础措施,建议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及优质蛋白比例。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体重减轻5%-10%可显著改善肝脏脂肪沉积。
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需同步调控血糖、血脂和血压。对于胰岛素抵抗人群,可通过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糖代谢,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血压超过140/90mmHg时需启动降压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胶囊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针对肝纤维化进展患者,可考虑使用吡格列酮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奥贝胆酸胶囊调节胆汁酸代谢。维生素E软胶囊适用于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所有药物均需在肝病科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血糖和肝脏超声,评估治疗效果。出现转氨酶持续升高或弹性成像提示显著纤维化时,需进行肝活检明确病理分期。合并肝硬化患者应每6个月筛查肝癌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糖低脂饮食,避免含糖饮料和酒精摄入。规律运动建议选择可持续的有氧与抗阻训练结合模式,如每周3次30分钟骑行配合2次力量训练。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油炸食品。同时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有助于改善代谢紊乱。出现乏力、腹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