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级别胶质瘤

神经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0次浏览

关键词: #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Ⅰ-Ⅱ级原发性脑肿瘤,主要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类型,生长相对缓慢但具有潜在恶性转化风险。

1、病理特征

低级别胶质瘤在病理学上表现为细胞形态相对成熟,核分裂象少见,Ki-67增殖指数通常低于4%。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常累及周围正常脑组织,MRI检查可见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病灶,增强扫描多无强化或仅轻微强化。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癫痫多为首发症状,与肿瘤刺激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随着肿瘤进展可能引发颅内压增高,表现为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或视乳头水肿

3、诊断方法

诊断需结合MRI平扫+增强扫描、波谱分析等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依赖术后病理活检。部分病例需进行IDH1/2基因突变检测和1p/19q联合缺失检测,这些分子标志物对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4、治疗原则

手术全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对于无法全切或高风险区域肿瘤,术后需辅以放疗。年轻患者且肿瘤完全切除者可暂缓放疗,定期随访观察。化疗方案常用PCV方案或替莫唑胺胶囊,适用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

5、预后管理

5年生存率可达60-80%,但需长期随访监测恶性转化。随访内容包括每3-6个月的神经系统检查、年度MRI复查。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时需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必要时采用认知康复训练干预。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抗氧化物质。术后存在癫痫发作风险者须遵医嘱服用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禁止擅自驾驶或高空作业。建议家属学习癫痫发作应急处理措施,定期陪同患者进行康复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