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行性感冒有哪些起因

小儿流行性感冒主要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季节变化、环境密闭、基础疾病等。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能力强,易引发季节性流行。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早产儿、营养不良或缺乏维生素D的儿童更易感染。建议家长定期接种流感疫苗,保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乳铁蛋白粉或益生菌制剂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
流感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暴发。患儿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在空气中存活2小时。家长需教育儿童养成洗手习惯,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冬春季节气温波动大,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北方地区供暖期室内外温差超过15摄氏度时,儿童鼻黏膜血管收缩,局部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保持室内湿度50%-60%,外出时做好颈部保暖,可降低感染概率。
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会使病毒浓度升高。教室、家庭卧室等场所每小时应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空气净化器对吸附病毒颗粒有一定效果,但需定期更换HEPA滤网。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须确保无人状态。
合并哮喘、先天性心脏病、肾病综合征等慢性病的儿童感染后易出现重症。这类患儿接触流感患者后,家长应在48小时内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提前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混合感染。
流感流行期间,家长应每日监测儿童体温,观察有无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重症征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百合粥、白萝卜汤等润肺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