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3大表现自测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健康小灵通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健康小灵通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主要有贫血、出血倾向和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出血表现,以及反复发热、口腔溃疡等感染症状。

贫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症状,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活动后气促等症状。贫血程度可以从轻度到重度不等,严重贫血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功能不全。贫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红蛋白水平相关,血红蛋白低于60克每升时症状明显加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容易出现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量增多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相关,血小板低于20×10^9每升时自发性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表现为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咽炎、肺炎、皮肤感染等。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可能危及生命。感染风险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相关,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每升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外伤和感染。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补充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出血。定期监测血常规,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出现发热、严重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