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有几种类型

心脏病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向左肩背部放射。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跳节律紊乱,表现为心悸、胸闷或晕厥。常见类型包括房颤、室性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可选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部分患者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心肌病是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分为扩张型、肥厚型和限制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和乏力。心脏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螺内酯片等药物,终末期需考虑心脏移植。
心脏瓣膜病指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瓣膜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反流或流出受阻。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脏听诊和超声心动图可确诊。轻中度患者可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常见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患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和紫绀。产前超声和心脏彩超可早期发现。部分简单先心病可自愈,复杂病例需在儿童期进行介入封堵或外科矫治手术。
心脏病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按医嘱规范用药,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或呼吸困难加重时立即就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