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检查该怎么办

关键词: #便秘
关键词: #便秘
便秘可通过肛门指检、结肠镜检查、腹部X线检查、排便造影检查、胃肠传输试验等方式检查。便秘通常由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肛门指检是初步判断便秘原因的常用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可发现直肠内是否存在粪块嵌塞、痔疮或直肠肿瘤等病变。检查时患者需采取膝胸卧位或侧卧位,医生戴手套涂抹润滑剂后插入肛门评估直肠张力与内容物。该方法简便快捷,能筛查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和直肠局部病变,但对高位肠道问题诊断价值有限。
结肠镜检查能直观观察全结肠黏膜状态,可发现肠息肉、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病变。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通过电子内镜采集可疑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该检查对排除结肠癌等严重疾病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存在穿孔或出血风险,适用于反复便秘伴报警症状如便血、体重下降的患者。
腹部平片能显示肠管扩张程度和粪块分布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或巨结肠。检查无须特殊准备,通过X线成像可评估结肠内气体与粪便潴留量,对儿童或不能耐受侵入性检查者尤为适用。但该检查无法区分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疾病,通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排便造影通过钡剂灌肠后动态拍摄排便过程,能评估直肠肛门协调性和盆底肌功能。患者坐在特制马桶上完成排便动作,X光机连续捕捉钡剂排出时的解剖变化。该检查对诊断盆底失弛缓症、直肠前突等排便功能障碍具有独特价值,但需暴露于辐射且准备过程较繁琐。
胃肠传输试验通过服用含标记物的胶囊后定期拍摄腹部平片,计算标记物在肠道内的通过时间。通常需连续5天每日摄片,根据标记物分布判断结肠传输速度,可鉴别慢传输型便秘与出口梗阻型便秘。该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有重要意义,但耗时较长且需多次接受辐射。
便秘患者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30克,可选择燕麦、西蓝花、梨等食物,同时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建立定时排便习惯,晨起后饮用温水并尝试如厕5-10分钟。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促进肠蠕动,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便血、腹痛、消瘦等警示症状,应及时至消化内科就诊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