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肠梗阻的原因是什么
肛肠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肛肠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麻痹性肠梗阻可能由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药物副作用、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麻痹性肠梗阻通常表现为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腹部手术过程中对肠管的机械性刺激或麻醉药物影响,可能导致肠蠕动暂时性减弱。这种情况通常伴随术后轻微发热、切口疼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促进肠蠕动恢复。
低钾血症是常见诱因,血钾浓度降低会影响肠道平滑肌电生理活动。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伴腹胀,血生化检查可确诊。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同时监测心电图变化。严重者可联合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纠正失衡。
急性腹膜炎或腹腔脓肿时,炎性介质会抑制肠神经丛功能。常见于阑尾穿孔、胆囊炎等疾病,伴有腹膜刺激征和白细胞升高。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必要时行脓肿引流术。感染控制后肠梗阻多可缓解。

阿片类镇痛药如盐酸吗啡注射液会直接作用于肠道阿片受体,抑制肠蠕动。长期使用抗胆碱药如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也可能导致类似情况。需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拮抗阿片效应。
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可能破坏肠道神经调节。这类患者往往有明确原发病史,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可尝试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严重者需长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预防便秘。

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应绝对禁食直至梗阻缓解,由静脉营养支持。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避免高纤维食物加重肠道负担。日常需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慎用可能影响肠蠕动的药物。出现持续腹胀或呕吐需立即复诊,防止发生肠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