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炎的原因
肛肠科编辑
医语暖心
肛肠科编辑
医语暖心
盲肠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肠道寄生虫、粪石嵌顿等原因引起。盲肠炎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阑尾管腔阻塞是盲肠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阑尾管腔狭窄,容易被粪石、异物或增生的淋巴组织阻塞。阻塞后阑尾分泌物无法排出,导致管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血液供应,最终引发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严重时需手术切除阑尾。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盲肠炎。肠道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过度繁殖,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感染阑尾。感染后阑尾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多,加重管腔压力。患者常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治疗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必要时联合静脉输液。
淋巴滤泡增生多见于青少年,是儿童盲肠炎的重要诱因。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可刺激阑尾壁淋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患者发病前可能有感冒病史,腹痛多始于脐周后转移至右下腹。治疗早期可尝试头孢克肟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控制炎症,但病情进展需考虑手术。

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可能钻入阑尾腔引发机械性刺激和炎症反应。寄生虫活动可造成阑尾痉挛、黏膜损伤,继发细菌感染。患者可能有寄生虫接触史,伴随肛门瘙痒、磨牙等症状。治疗需使用阿苯达唑片驱虫,配合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寄生虫导致穿孔需紧急手术。
粪石由浓缩的粪便和矿物质组成,硬度较高易嵌顿在阑尾开口处。老年人便秘患者多见,粪石压迫阑尾壁影响血供,导致组织缺血坏死。疼痛多为突发剧烈,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确诊后通常需急诊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前可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控制感染。

预防盲肠炎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急性发作期应禁食,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术后患者需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伤口愈合前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查,防止发生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