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如何远离结肠炎
肛肠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肛肠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中老年人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运动、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保持良好心态等方式远离结肠炎。结肠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燕麦等,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避免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每日饮水保持在1500-2000毫升,可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每次30分钟以上,能促进胃肠蠕动。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遵医嘱制定方案。
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避免这些疾病引发肠道血管病变。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应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果胶铋胶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免疫指标。

建议每年进行1次粪便隐血试验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结肠癌家族史者。肠镜能早期发现肠息肉或黏膜病变,及时处理可降低癌变风险。体检发现异常时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干预。
长期焦虑紧张可能通过脑肠轴加重肠道炎症,可通过冥想、社交活动等缓解压力。睡眠不足会影响肠道修复,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出现持续腹痛腹泻时须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中老年人预防结肠炎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改变。日常可食用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体重下降、黏液脓血便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到消化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肠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规范治疗的同时,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