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应该如何诊断

血液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191次浏览

关键词: #贫血 #诊断

贫血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血常规检查、铁代谢检查、骨髓穿刺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等方式综合判断。贫血可能与缺铁、慢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溶血、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贫血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判断贫血程度和类型。缺铁性贫血常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则可见大细胞性贫血。检查前无须空腹,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或大量饮水影响结果准确性。

2、铁代谢检查

包括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可明确是否存在缺铁。铁蛋白降低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异性指标,慢性病贫血则表现为铁蛋白正常或升高伴血清铁降低。检查前3天内应避免服用铁剂或输血,女性需避开月经期检测。

3、骨髓穿刺检查

对于不明原因贫血或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时,需通过骨髓穿刺评估造血功能。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见骨髓增生低下,白血病则表现为异常细胞浸润。检查后需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24小时内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4、网织红细胞计数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活跃程度,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骨髓衰竭时则降低。检测需采用新鲜抗凝血标本,结果可能受近期出血或输血影响。数值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分析病因。

5、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

用于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常伴神经系统症状,叶酸缺乏多见于孕妇或营养不良者。检测前1周应停用相关补充剂,长期饮酒或服用抗癫痫药物可能干扰叶酸代谢。

确诊贫血后应根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服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叶酸片。日常需保证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食物的摄入,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常规,治疗期间出现黑便、关节痛等不适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