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常用的检查是什么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常用的检查主要有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测定、骨髓穿刺检查等。该病是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的贫血,需结合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抗人球蛋白试验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关键检查,分为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直接试验可检测红细胞表面附着的抗体或补体,间接试验则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抗体。阳性结果提示存在自身抗体介导的红细胞破坏,但需注意假阴性可能,如抗体量不足或IgA型抗体未被常规试剂检测。
血常规可显示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计数减少等贫血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平均红细胞体积增高。外周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溶血特征。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但合并其他免疫疾病时可能出现异常。
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在溶血性贫血中通常明显升高,可达5%-20%。该指标有助于鉴别溶血性贫血与其他类型贫血,若网织红细胞计数偏低,需考虑合并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叶酸缺乏等情况。

溶血时红细胞破坏会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多在17-51μmol/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尿胆原排泄增加但尿胆红素阴性。需注意与肝细胞性黄疸鉴别,后者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升高且伴肝功能异常。
骨髓穿刺显示红系造血明显活跃,粒红比例倒置,幼红细胞比例可达30%-60%。该检查主要用于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疾病,在典型溶血病例中并非必需,但对复杂病例有重要鉴别价值。

确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等可能诱发溶血的因素,保证充足休息。饮食上注意补充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但需避免进食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若出现发热、黄疸加重或血红蛋白快速下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