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该如何护理
血液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血液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避免外伤、监测症状、规范用药、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因素、遗传倾向、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患者应选择软质易消化的食物,如南瓜粥、蒸蛋羹等,避免食用坚硬或带刺的食物,如坚果、鱼刺等,以防划伤消化道黏膜引发出血。可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豆腐等,有助于促进血小板生成。避免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
日常生活中需防止磕碰,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剃须时选择电动剃须刀。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建议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居家环境应移除尖锐家具边角,浴室铺设防滑垫,降低意外跌倒风险。儿童患者家长需为其选择宽松衣物,避免佩戴金属饰品。
每日观察皮肤有无新增瘀斑,记录牙龈出血频率及鼻出血量。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或呕血黑便等表现,可能提示颅内或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女性患者月经期需监测经量,当卫生巾每小时浸透超过一片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严格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期间需监测血压血糖,长期用药者应配合钙剂预防骨质疏松。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用药前需与主治医生确认安全性。
治疗初期每周检测血常规,稳定后每2-4周复查血小板计数。骨髓穿刺检查需按疗程进行,评估巨核细胞成熟情况。复查时携带完整用药记录,包括中药、保健品使用情况。疫苗接种前需咨询血液科医生,活疫苗需在血小板计数正常后考虑接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预防鼻腔干燥出血。情绪波动可能加重病情,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缓解压力。患者及家属应学习止血按压方法,常备无菌纱布等急救物品。所有护理措施需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