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患者如何护理
血液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血液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定期监测、避免诱因、适度运动等方式护理。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柑橘等蔬菜水果,有助于促进铁吸收。避免饮浓茶或咖啡,其中的鞣酸会抑制铁吸收。日常可选用铁强化酱油或面粉作为辅助补充。
在医生指导下可口服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服用铁剂可能出现黑便、胃肠不适等反应,建议餐后服用减轻刺激。避免与钙片、抗酸药同服,需间隔2小时以上。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清铁蛋白指标。
每月需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变化,每3个月检测血清铁蛋白评估储存铁恢复情况。女性患者需记录月经量,消化道疾病患者应定期做便潜血检查。出现心悸加重、指甲凹陷等表现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控制慢性失血因素,如月经过多者需妇科诊治,消化道出血患者需抑制胃酸。纠正偏食或节食行为,素食者需增加豆类、坚果摄入。胃切除术后患者需终身补充铁剂。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损伤胃黏膜。
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运动后出现明显气促或心悸应停止活动。合并心脏病患者需经心功能评估后制定运动计划。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居住环境保持通风。烹饪建议使用铁锅,增加膳食中铁元素含量。长期贫血未纠正需排查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护理期间记录症状变化,服药需完整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备孕女性及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应特别注意预防性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