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诊断方法
口腔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口腔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牙周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牙周探诊和微生物学检查。

临床检查是诊断牙周炎的基础步骤,医生会观察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变化,检查是否存在牙龈出血、肿胀或退缩。通过视诊和触诊评估牙齿松动度,记录牙结石和菌斑堆积情况。临床检查还能发现口腔黏膜异常或牙齿排列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与牙周炎进展相关。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全口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能够显示牙槽骨吸收程度和类型。水平型骨吸收提示慢性牙周炎,垂直型骨吸收可能提示侵袭性牙周炎。X线片还能发现根分叉病变、根面龋齿等并发症,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数字化影像技术可更精确测量骨丧失量。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检测排除系统性因素如糖尿病、血液病等对牙周健康的影响。针对重度牙周炎患者可能检测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某些特殊类型牙周炎需进行基因检测或免疫功能评估,这些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

牙周探诊使用标准刻度探针测量牙龈沟或牙周袋深度,记录每个位点的探诊深度和出血情况。探诊深度超过3毫米提示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是诊断牙周炎的关键指标。全口牙周探诊图表能直观反映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是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工具。
微生物学检查通过采集龈下菌斑样本,检测特定病原微生物如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聚集杆菌等。细菌培养、PCR技术或显微镜检查可明确致病菌种类,指导抗生素选择。该检查特别适用于顽固性、复发性或侵袭性牙周炎病例,有助于实施靶向治疗。

确诊牙周炎后应建立个性化治疗计划,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和维护期治疗。日常需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清洁工具,控制菌斑堆积。戒烟限酒、均衡饮食有助于控制炎症,定期专业洁治和复查能有效防止复发。全身性疾病患者需加强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