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的原因

吐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原因引起。吐血在医学上称为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通常与消化道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溃疡侵蚀血管可能导致呕血,常伴有上腹痛、反酸等症状。治疗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保护黏膜。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见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静脉扩张破裂出血。表现为大量呕血,可能伴有黑便、休克等症状。紧急治疗需内镜下止血,药物可用注射用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注射液。患者需绝对卧床,禁食禁水,及时就医。
急性胃黏膜病变多因应激、药物或酒精刺激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呕血量一般较少,可能伴有上腹不适。治疗需停用损伤黏膜药物,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保护胃黏膜。日常需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戒酒。
胃癌晚期肿瘤侵蚀血管可引起呕血,常伴有消瘦、贫血、上腹包块等症状。确诊需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等。药物可用替吉奥胶囊、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定期复查。
食管癌进展期肿瘤溃破血管会导致呕血,多伴有进行性吞咽困难。诊断依靠胃镜和病理检查,治疗包括手术、放疗等。药物可用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化疗药物。患者应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粗糙食物划伤肿瘤。
出现吐血症状应立即平卧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血液误吸。暂时禁食禁水,记录呕血量、颜色和伴随症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途中注意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避免过硬、过热、刺激性食物。长期随访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