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该怎么养生呢?立秋养生着重养阴补虚

四季养生编辑 医路阳光
207次浏览

关键词: #养生 #立秋养生

立秋后如何养生?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昼夜温差增大,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高温天气持续,很多市民感到秋虎的威势,养生专家注意到立秋,防暑和滋阴是养生保健的关键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立秋后养生方法有哪些。

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干燥气体上升,容易损伤津液,饮食应滋阴润肺,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软食物,有助于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的味道。

考虑到天气可能还很热,市民可以多吃蔬菜水果消暑,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馀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消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该吃葡萄、西瓜、梨、香蕉等养阴生津的产品。另外,立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要吃得太多。

着重养阴补虚

秋天是养阴补虚的好季节,但秋补不能乱补,只要知道自己的体质就能对症补充。

呼吸浅、声音低、神疲劳、出汗、食欲减少、舌质淡是气虚体质。黄芪、党参、西洋参泡水喝,或者煮粥喝是最简单的方法。

脸色苍白,嘴唇淡白,夜热盗汗,皮肤枯燥,舌头淡红无苔是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颧面红,嘴干燥,出汗,尿少,红色,大便秘,舌红苔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调理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选择食物时,西瓜、梨、黄瓜等不要太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