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评价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评价需从症状监测、用药管理、生活干预、心理支持和并发症预防五个维度综合评估。护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心律变化、药物不良反应、日常活动适应性、情绪状态及潜在风险预警。
持续心电监护是核心评价指标,需记录心悸、胸闷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观察有无头晕或晕厥等伴随症状。夜间血氧监测可辅助判断严重程度,动态心电图数据应每日对比分析。护理人员需掌握基础心电图识别能力,发现室性早搏、房颤等异常波形时及时上报。
评价胺碘酮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依从性与疗效,核查服药时间准确性。监测QT间期延长、低血压等药物不良反应,评估肝功能指标变化。静脉用药时需严格把控输注速度,配备除颤设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
评估每日钠盐摄入是否控制在5克以下,记录咖啡因、酒精等刺激物规避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评价运动耐量。睡眠质量监测中需关注夜间心率变异度,指导采用30度斜坡卧位减少回心血量。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定期筛查情绪状态,评价疾病认知教育的接受程度。观察患者对心脏植入设备的心理适应过程,对ICD放电恐惧者进行行为认知干预。建立家属沟通记录本,评估社会支持系统有效性。
每日评估下肢水肿程度与颈静脉充盈度,预防心功能恶化。房颤患者重点监测CHA2DS2-VASc评分变化时及时抗凝。教导患者识别血栓栓塞症状,对服用华法林者定期检查INR值。制定个性化跌倒预防方案,床旁配置紧急呼叫装置。
护理期间需建立动态评价档案,每周汇总血压、心率趋势图与症状日记。出院前进行阶梯式运动负荷测试,提供包含药物清单、症状红绿灯预警标识的个性化护理手册。建议家属参与急救演练,掌握胸外按压与AED使用方法,定期随访时复核家庭护理措施执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