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内分泌科编辑 医言小筑
2427次浏览

关键词: #身体

抽血对身体的影响通常较轻微,主要包括局部淤青、短暂头晕等短期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感染或晕厥。抽血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通过采集静脉血液帮助诊断疾病、监测健康状态。

抽血后常见皮下毛细血管轻微破裂导致淤青,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可预防。部分人群因紧张或空腹可能出现暂时性头晕、乏力,休息后多可缓解。规范操作下感染概率极低,但免疫力低下者需注意穿刺部位红肿热痛等异常。血管条件差者可能发生采血困难,需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晕针反应与心理因素相关,平卧位采血能降低风险。

特殊情况下,频繁大量采血可能引发贫血,但常规检查每次采血量仅3-20毫升,不足全身血量1%。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延长按压时间,避免血肿形成。婴幼儿采血后需家长观察有无异常哭闹或肢体活动受限。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应提前告知医务人员,调整按压手法。

抽血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侧手臂提重物,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发热应及时就医。日常饮食可适当增加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平稳有助于减少不适反应。若既往有晕血史,建议提前告知医护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