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管的使用方法
              泌尿外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泌尿外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留置导管的使用方法主要有清洁消毒、导管插入、固定导管、日常护理、拔除导管等步骤。
留置导管前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使用碘伏或酒精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应超过5厘米。消毒后避免触碰已消毒区域,防止污染。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每次更换敷料时均需重复进行消毒操作。
导管插入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者需戴无菌手套。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后,使用穿刺针建立通道,将导管沿穿刺针缓慢送入血管或体腔。插入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导管插入深度应根据患者体型和导管类型确定。
导管插入后需妥善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可使用专用固定装置或医用胶布固定导管,固定时注意保持导管自然弯曲,避免扭曲或受压。固定后应标记导管插入日期和长度,便于后续观察和维护。对于活动较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弹性绷带加强固定。
留置导管期间需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和固定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保持导管连接部位清洁干燥,按医嘱定期更换敷料和连接装置。输液前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防止堵塞。避免牵拉或压迫导管,沐浴时注意保护导管部位。
当治疗结束或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时需及时拔除导管。拔管前需确认医嘱,准备好无菌敷料和止血用品。拔管时动作轻柔,沿导管插入方向缓慢拔出,检查导管完整性。拔管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止血,覆盖无菌敷料,观察有无出血或感染迹象。
留置导管期间应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移位。每日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导管通畅。遵循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导管维护,不要自行调整或拔除导管。定期复诊检查导管功能状态,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