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如何做好护理工作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监测心率、规范用药、心理疏导、定期复查等方式做好护理工作。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情绪波动、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诱发心律失常。吸烟者需戒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
学会自测脉搏,记录静息状态和活动后的心率变化。使用家用心率监测设备时,注意测量前静坐5分钟。发现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或低于50次/分,或出现明显心律不齐时需及时就医。监测时应同时关注是否伴有气促、胸痛等不适症状。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胺碘酮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服用利尿剂时需定期检测血钾水平,防止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

焦虑和紧张会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律失常。可通过深呼吸训练、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每3-6个月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心脏超声检查,评估病情变化。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复查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和用药记录,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应提前复诊。

心律失常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有助于维持心肌电稳定。外出时随身携带病历卡和急救药物,注明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紧急情况时使用。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通过系统规范的护理管理,多数心律失常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