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中药治疗是什么?

肝胆疾病编辑 健康解读者
205次浏览

关键词: #肝炎 #中药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可通过中药辅助治疗,常用药物主要有茵陈蒿汤、苦参素注射液、叶下珠制剂、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等。中药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通常作为抗病毒治疗的辅助手段。

一、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适用于湿热蕴结型乙型肝炎。该方剂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功效,可改善患者腹胀、尿黄、舌苔黄腻等症状。临床常配合恩替卡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使用,肝功能异常者需定期监测转氨酶水平。

二、苦参素注射液

苦参素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能降低血清HBV-DNA载量。使用期间可能出现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时需控制给药速度。

三、叶下珠制剂

叶下珠制剂含叶下珠提取物,对HBsAg有抑制作用。多用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改善肝区不适、乏力等症状。该药需长期服用方可见效,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四、扶正化瘀胶囊

扶正化瘀胶囊含丹参、黄芪等成分,适用于肝纤维化早期患者。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作用,能减轻肝区刺痛、蜘蛛痣等表现。与恩替卡韦胶囊联用时需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药物吸收。

五、安络化纤丸

安络化纤丸由鳖甲、三七等组成,主治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延缓纤维化进展,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胃肠不适。服药期间需配合低脂饮食,定期进行肝脏弹性检测评估疗效。

中药治疗乙型肝炎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不可替代抗病毒药物。建议患者在肝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鱼肉、豆制品,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HBV-DNA及肝脏超声,出现恶心呕吐、皮肤黄染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