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危害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精细动作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瘫痪。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主要由颈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因素压迫脊髓引起。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早期常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刺痛感,手指灵活性下降,持物不稳。随着病情进展,下肢可能出现沉重感、踩棉花感,严重时无法完成系扣子、写字等精细动作。这些症状与脊髓前角细胞及传导束受压有关,可能伴随肌肉萎缩。
患者行走时步态蹒跚如醉酒状,双下肢僵硬不协调,容易跌倒。这是由于脊髓侧索受压导致锥体束功能受损,出现痉挛性瘫痪特征。夜间行走或闭眼站立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需扶拐或轮椅辅助移动。
疾病晚期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膀胱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脊髓圆锥受压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种症状提示病情已进入严重阶段,需紧急干预。
部分患者出现胸腹部束带感,皮肤有蚁走感或温度觉减退。脊髓丘脑束受压可引起感觉传导异常,查体可见痛温觉减退而触觉保留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严重者出现平面以下感觉缺失。
未经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可能发展为不可逆性瘫痪。持续脊髓压迫会导致神经细胞坏死、轴突断裂,即使手术解除压迫,神经功能也难以完全恢复。部分患者术后仍遗留永久性肌力下降或感觉障碍。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避免颈部剧烈活动,睡眠时选用合适高度的枕头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日常可进行颈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如双手交叉置于前额做对抗练习。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摄入,适量补充钙质。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功能障碍时须立即就诊,核磁共振检查能明确脊髓受压程度,多数患者需手术解除压迫并重建颈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