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气虚、气郁、湿热体质调养

53824次浏览

气虚、气郁、湿热体质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调节、中药干预、情志调摄、起居调护等方式改善。不同体质需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辅助调理。

1、饮食调理

气虚体质宜食用山药、红枣、粳米等补气健脾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气郁体质适合陈皮、玫瑰花、佛手等理气解郁食材,少食胀气豆类。湿热体质需多食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等利湿清热之物,忌辛辣肥甘。三类体质均需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运动调节

气虚者选择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以微汗为度。气郁体质适合瑜伽、太极等舒展性运动,配合深呼吸疏解郁滞。湿热体质可进行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促进排汗除湿。所有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消耗或大汗淋漓。

3、中药干预

气虚可遵医嘱使用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颗粒等中成药。气郁体质适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疏肝理气制剂。湿热体质常用二妙丸、茵栀黄颗粒等清热化湿药物。中药需经中医辨证后使用,不可自行长期服用。

4、情志调摄

气虚者需避免过度思虑,可通过冥想培养元气。气郁体质应主动社交倾诉,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湿热体质需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急躁易怒。三类体质均可通过音乐疗法、园艺活动等舒缓情志。

5、起居调护

保证充足睡眠,气虚者宜早卧晚起避免熬夜。气郁体质需规律作息,适当午休缓解疲劳。湿热体质居住环境应通风干燥,避免潮湿闷热。注意根据季节调整起居,夏季避免空调直吹,冬季注意保暖防寒。

体质调理需长期坚持,建议每日记录身体变化,定期复查舌脉。避免自行服用滋补或清热药物,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方案。配合四季养生原则,春季疏肝、夏季养心、秋季润肺、冬季补肾,逐步改善体质偏颇。若出现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相关推荐

气血不足怎么调理
女性朋友如果存在气血不足的现象,必定会让整个人看上去都非常的憔悴,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调理,调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改变日常的饮食,也可以选择适当性的运动,另外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一种方式。
气虚血虚血瘀怎么调理
气虚血虚血瘀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调理、针灸调理、情志调理等方式改善。气虚血虚血瘀可能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邪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月经不调、舌质紫暗等症状。
按摩耳朵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按摩耳朵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辅助缓解头痛等。耳部穴位密集,适当按摩可刺激经络,对全身健康产生良性影响。
气虚该咋办
气虚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规律作息等方式改善。气虚可能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易感冒等症状。
02:56
气虚出汗严重吃什么药
气虚的时候,皮肤致密功能就会下降,皮肤就会疏松,汗腺就容易张开,尤其是稍一活动,风一吹,汗腺就张开,就会出汗。还有全身的乏力、气短,一活动气短就更加明显。另外身体抵抗力下降、易感冒,或长期食欲下降、大便不成形、大便溏软等症状。气虚出汗比较多的时候,要用补气药物,成药有玉屏风散,吃了药以后,外表的皮肤就像加了个屏风一样,玉石是比较珍贵的意思,加了一道屏风以后,就不会再出汗,由防风、黄芪这一类的药物来组成。气虚出汗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等这一类补气的药物治疗就可以。
肺脾气虚症状有什么
脾肺气虚首先是气虚,所有气虚共有的症状,都会具有气短、语音低微。有的人说话声音特别小,几乎都听不到,还有这个人觉得身上比较疲乏,容易困倦,人比较懒,懒得动,叫倦怠懒言。有的人会见到有面色苍白,舌是淡的,苔是白的,摸脉脉是细弱的。如果是有肺气虚,就会见到一些和呼吸系统有关的症状,比如咳嗽、气喘,咳嗽咳声也是比较低微的。喘息没有力气、痰多,痰一般是质量比较清晰的,颜色是白的。病人可能会见到白天出汗比较多,稍微一活动就容易出汗,叫做自汗,而且也比较怕风。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这样的人非常容易得感冒。如果有这种肺气虚的,可以用一些补益肺气的办法,比如像补肺丸或者玉屏风散,都能够有补益肺气的作用。如果是脾肺两虚的脾肺气虚,还会见有一些消化系统的症状,比如病人食欲不好、大便溏泻,或者有的人大便虽然不干,但是解起来很费力,需要使很大的力气才能解出来,而且大便以后疲乏汗出,有的人甚至有肛门脱垂,这样的可以通过健脾益气来解决,可以吃一些比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如果脾肺气虚,可能还见到泌尿系统等,其他系统的症状,更多的症状可以去咨询专业医生。
语音时长 02:09

2021-07-09

115426次收听

气虚血瘀如何调理
中医认为气能行血,也就是说气能够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正常流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气的生成不足或者是消耗太过,都会导致气虚,进而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减弱,就会出现血瘀。由于气虚血瘀的根本原因是气虚,所以气虚血瘀的调理首先要补气。补气既可以药补,也可以食补,还可以采用气功、八段锦、拔罐、按摩等方法,常用的补气作用的食物和药物有乌鸡、羊肉、大枣、山药、蜂蜜、黄芪、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等。常用的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和药物有玫瑰花、凌霄花、桃仁、红花、川芎、丹参、乳香、没药。有些药物本身既可以补气,也能活血,像红景天、三七。需要说明的是血得温则行,就是说血液在温通的环境下流通更顺畅,所以有气虚血瘀的人应该少用凉食、冷饮,注意保暖。
语音时长 01:48

2021-07-09

72702次收听

孕妇气虚的症状
孕妇出现气虚的症状其实是比较少见的,阴虚居多。因为气虚是一种阳气不足的表现,精神差、精神倦怠等是临床表现。如果孕妇出现了气虚,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些营养不太足所导致的。当然,这里说的营养不足不是说正常人的饮食导致的营养,而是说因为怀孕之后,实际上所要摄入的饮食是两个人的,这种情况下,一些油腻的食物可能吃得比较多,吃完了之后,脾胃功能受到了影响,然后消化吸收的能力有所减弱,继而出现气虚的表现。这时候如果出现了气虚,患者会觉得身上没有力量,这时候千万不要用补的方法,而应该以通的方法为主。增加体育锻炼,实际上是治疗孕妇,不管是气虚还是阴虚,都是最好的方法,少吃油腻的食物,增加体育锻炼为最好。
语音时长 01:28

2021-06-25

83587次收听

02:27
气虚吃什么食物能补
气虚既可以食补,也可以药补,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气功、太极拳、八段锦、锻炼等方法来改善。如果是单纯的气虚,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首选还是以食补为主,药物不作为首选。食补可以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品,像乌鸡、牛肉、羊肉、鲫鱼、鳝鱼、泥鳅、山药、莲子、薏米、红豆、小米、糯米、大枣、牛奶、鸡蛋、蜂蜜、蜂王浆等。也可以食物跟药物结合,药物可以选择黄芪、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茯苓、白术等做成药膳,补气作用更好。
02:24
阳气虚怎么调理
阳气虚是人阳热能量的不足,需要补阳,补充能量。补阳,以脾胃阳虚为主,选用一些中成药,像附子理中丸,也可以用中脘、下脘、脾腧、胃腧等穴位做艾灸。如果肾阳不足,可以选一些中成药,像金匮肾气丸、等温补肾阳的药物,也可以用针灸、艾灸,关元是补阳的一个要穴,通过艾灸的办法,达到补肾阳的作用。保护阳气,要减少氧气的损耗,如防寒、保暖,尽量少吃寒凉的食物,增加阳气的供给,如可以用热水,加一些温热药物的水来泡脚,太阳充足时在户外晒太阳等,同时可以适量的增加一些运动,给人体提供能量。
02:16
阳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阳气虚的表现,阳气损伤程度不同,症状不同。比如主要是以气虚为主的,可能会见到身体的虚弱、气短,没有力气、语声低微。有一些比较气虚明显的病人,说话声音量很低且懒得说话,面色苍白,有头晕、自汗的情况,容易感冒,并且会有肚子胀、肚子坠的情况。严重气虚,还会出现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脱垂性的疾病出现。如果是气虚更进一步损伤阳虚,除了有气虚症状,还可见像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大便溏泄或五更泄,还可能伴有生殖系统问题。所以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症状是渐进加重的。
02:07
男人气虚吃什么补得快
在食物当中具有补气的食物特别多,平常常用的是大枣,这个食材具有典型的补脾气、补肺气的作用。除了大枣以外,常见的食材里面还有薏米,薏米具有健脾、益气、除湿的作用。另外,在药物当中具有补气作用,平常经常使用的就是黄芪、党参、人参,包括太子参、生晒参、红参,这种人参这一类的药物补气作用越快,而且比较强,黄芪也是补气作用比较快比较强的一个药物,但黄芪和人参还是有区别的,黄芪补肺气作用比较强,人参主要是补心气作用比较强。
脚心冷怎么回事
脚心发冷中医认为是由肾阳虚引起的症状表现,而气血不调、体质较差或长期卧床不起久病,患者自身体质较差,也经常性会出现该种症状。另外,若是出现单侧脚心发冷,则可能与静脉曲张、动脉炎等疾病有关,需要注意鉴别。
气血两亏如何调理
气血两亏中医上说主要是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苍白,乏力,月经量少,这些是气血两亏的表现。首先我们从是原因上,一个是可以揪原因上有没有月经过多,营养不良,慢性胃炎或者说缺铁性贫血这些原因。另外就是说第二个,其实食疗上我们可以吃一些益气补血的药,比方桂圆,羊肉,另外一些中药比如黄芪,当归,成药四物汤,八珍汤,还有当归补血汤,这些都是补气养血的药也可以用,另外有一些保健品,像阿胶或者说阿胶浆,这些都能对补气养血都有好处。所以我们气血两亏的时候,一定从原因从食疗和药物上可以做一些调理。
语音时长 01:10

2019-12-18

59752次收听

气虚的症状
一、肺气虚出现短气自汗,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二、肾气虚见疲神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三、脾气虚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四、心气虚症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五、阳虚,可见面色光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至晕厥。
语音时长 01:32

2019-09-04

63183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