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医学影像科
放射导致的内皮破坏通常在放射治疗开始后1-2周内出现,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发生迟发性损伤。内皮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损伤程度与放射剂量、照射范围及个体差异有关。
急性内皮损伤多发生在放...
放射性坏死是放射治疗后出现的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坏死、炎症反应和功能障碍。放射性坏死的特点主要有组织坏死、血管损伤、纤维化、疼痛和继发感染。
放射性坏死最显著...
放射性坏死是指人体组织在受到电离辐射后出现的不可逆性细胞死亡和结构破坏,通常由肿瘤放疗、核事故或职业性辐射暴露引起,可能表现为局部组织溃烂、功能障碍或继发感染。
放射性坏死多发生在接受高剂量放射治...
放射性坏死(放射性骨坏死)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有长期吸烟酗酒、放射剂量过高、口腔卫生不良、合并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状态、局部组织血供不足等。该病常见于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表现为骨组织进行性坏死、疼痛和感染。
放射性肺炎一般可以控制,但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密切相关。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发热等症状。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尤其是早期发现并...
胚胎停育可能与放射线有关,但胚胎停育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放射线暴露属于环境因素之一,其他常见原因包括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等。
放射线属于电离辐射,大剂量或长期接触可能损伤胚胎细胞DNA,...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喉癌的早期症状和前兆主要有声音嘶哑、咽喉异物感、吞咽疼痛、咳嗽带血、颈部肿块等。喉癌是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声音嘶哑是喉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尤其是声门型喉癌。肿瘤生长在声带部位会影响声带振动,导致声音变得嘶哑或低沉。这种声音嘶哑通常持续超过两周且逐渐加重,与普通咽喉炎引起的短期声音嘶哑不同。患者可能伴有发音费力或失声。若声音嘶哑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进行喉镜检查。
咽喉异物感表现为喉咙有东西卡住的感觉,吞咽时尤为明显。这种不适感可能时轻时重,但会持续存在。患者常试图通过清嗓或咳嗽来缓解,但效果不佳。咽喉异物感可能与肿瘤刺激喉部黏膜或压迫周围组织有关。长期存在的咽喉异物感应警惕喉癌可能。
吞咽疼痛在喉癌早期可能表现为轻度不适,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尤其在吞咽时明显。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合并感染时可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者会因疼痛而减少进食,导致体重下降。持续性吞咽疼痛需排除喉部恶性肿瘤。
咳嗽带血是喉癌的重要警示信号,表现为痰中带血丝或少量鲜血。肿瘤表面溃破或侵犯血管时可引起出血。这种出血通常量少但反复发生,尤其在用力咳嗽后明显。长期吸烟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咳嗽带血,应高度怀疑喉癌可能,需尽快就医检查。
颈部肿块可能是喉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的表现。肿块多位于颈侧上部,质地较硬,活动度差,通常无痛但会逐渐增大。部分患者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发现颈部不明原因肿块,尤其伴有上述喉部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喉部和颈部全面检查。
喉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易被误认为普通咽喉炎。长期吸烟饮酒、有喉癌家族史、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更应警惕上述症状。建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喉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通过喉镜、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喉癌通过规范治疗预后较好,切勿因症状轻微而延误就医。
角膜上皮损伤一般需要1-7天恢复,具体时间与损伤程度、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
轻微角膜上皮缺损通常在1-3天内自行修复。此类损伤多由异物摩擦、隐形眼镜佩戴不当或轻微化学刺激引起,表现为畏光、流泪及轻微异物感。可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症状,避免揉眼并减少用眼强度。若损伤范围较小且未合并感染,角膜上皮细胞通过自然再生可快速覆盖创面。中度损伤如浅层角膜擦伤或轻度紫外线灼伤,恢复需3-5天。此类损伤可能伴随明显疼痛和视物模糊,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必要时配合促修复药物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恢复期间需严格防晒并避免接触刺激性环境。较严重的角膜上皮剥脱或深层损伤可能需要5-7天甚至更长时间。此类情况常由严重外伤、酸碱烧伤或反复角膜病变导致,可能需联合使用抗炎药物如氟米龙滴眼液和角膜绷带镜保护创面。若损伤累及角膜基质层或合并感染,恢复周期可能延长。
角膜上皮损伤恢复期间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游泳或接触油烟粉尘。饮食上增加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摄入,如胡萝卜、鱼类等有助于上皮修复。若出现持续眼痛、视力下降或分泌物增多,需及时复诊排除并发症。
耳朵像隔了一层膜闷闷的感觉能否自愈需根据具体原因判断,多数由耵聍栓塞、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可逆因素引起时可自行恢复,少数与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疾病相关时需医疗干预。
耵聍栓塞是外耳道耵聍积聚堵塞导致的常见情况,可能伴随轻微听力下降或耳道瘙痒。通常通过咀嚼、打哈欠等动作促进耵聍自然排出,也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避免自行掏耳可降低外耳道损伤风险。咽鼓管功能障碍多因感冒或气压变化引发,表现为耳闷胀感与自听增强。多数在鼻腔通气改善后1-3天缓解,可通过吞咽、捏鼻鼓气等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
中耳炎引起的耳闷可能伴随耳痛、发热或耳道流脓,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突发性耳聋导致的耳闷常合并耳鸣或眩晕,发病72小时内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预后。梅尼埃病引发的耳闷呈阵发性,需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调节内耳微循环。对于持续超过一周的耳闷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明确病因。
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感冒时及时处理鼻塞症状有助于预防耳闷发生。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暴露于噪音环境,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若耳闷症状伴随剧烈疼痛、听力骤降或面瘫等表现,须立即就医排除严重病变。
新生儿女宝宝假性月经通常是指女婴出生后出现的阴道少量出血现象,可能与母体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脱落等因素有关。假性月经属于生理性现象,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但需注意会阴清洁与观察。
胎儿在母体内受胎盘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厚。出生后母体雌激素水平骤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后脱落,导致阴道出血。这种情况出血量少,持续1-3天可自行停止。家长需用温水轻柔清洁会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
新生儿阴道黏膜薄嫩,分娩过程中可能因摩擦或外界刺激出现轻微损伤性出血。表现为少量血性分泌物,通常24小时内消失。护理时应选择纯棉透气尿布,及时更换并保持干燥。
部分新生儿凝血因子水平较低,轻微黏膜渗血后不易快速止血。若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量较多,可能与维生素K缺乏有关。建议家长观察出血量变化,必要时就医检测凝血功能。
尿布区长期潮湿可能引发会阴皮肤炎症,严重时出现糜烂出血。需与假性月经鉴别,此类情况伴随皮肤红肿、丘疹。可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并增加透气时间。
极少数情况下,细菌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阴道分泌物带血,常伴有异味、哭闹不安。需就医进行分泌物检测,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或硝酸咪康唑乳膏等外用药物。
假性月经期间应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动作轻柔避免摩擦。选择无荧光剂尿布并及时更换,观察出血持续时间与分泌物性状。若出血量超过硬币大小、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拒奶等症状,需及时儿科就诊排除凝血障碍、生殖道畸形等病理性因素。哺乳期母亲应避免摄入含激素类食物,保持均衡营养有助于新生儿激素水平稳定。
牙髓炎需要看口腔科或牙体牙髓科。牙髓炎通常由龋齿、牙齿外伤、牙周病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牙齿疼痛、冷热刺激敏感、夜间痛等症状。
口腔科是处理牙齿及口腔疾病的综合科室,可对牙髓炎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结合X光片判断牙髓炎程度,轻中度牙髓炎可能采用开髓引流、根管治疗等方法。若伴有牙龈肿胀或颌面部感染,口腔科医生还会进行抗感染处理。对于复杂病例,口腔科医生会转诊至牙体牙髓专科。
牙体牙髓科是专门治疗牙体硬组织疾病和牙髓病变的专科,针对重度或复杂型牙髓炎更具优势。该科室医生擅长显微根管治疗、牙髓血运重建等精细操作,能有效处理钙化根管、根尖周病变等疑难情况。若牙髓炎导致牙冠严重缺损,牙体牙髓科医生还会联合修复科进行桩核冠修复。
牙髓炎患者就诊前应避免患侧咀嚼,可用淡盐水漱口缓解疼痛,但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治疗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患牙周围,避免进食过冷过热或坚硬食物。根管治疗后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牙片,观察根尖周愈合情况。日常注意控制甜食摄入,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定期洁牙减少牙菌斑堆积。